用科学托起百姓生活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工程中心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和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
工程中心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和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了2011年和2016年两次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守护人民的口腹安全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的国际研究前沿,根据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在食品加工与组分变化、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造、食品加工新技术原理及应用4个方面展开研究,立足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研究,逐步构建食品加工过程控制新理论与新方法体系,从而控制食品及配料的品质,消除不安全因素,增进人体健康。
1.食品加工与组分变化
实验室主要围绕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组分及功能因子的变化,及它们对于加工性能、食品品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食品组分结构与变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方面,实验室重点研究食品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以及与食品体系中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油脂氧化理论及其在不同体系中的氧化规律、原料贮存和加工过程的条件和环节对于食品组分的结构、风味、营养素以及功能的影响;蛋白质及其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结构变化对于其加工功能的影响以及食品品质的影响;多糖的分离提取、结构与功能,多糖在加工中的功能及应用。在慢消化淀粉的结构、功能、制造以及与食品体系中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食品蛋白质在加工中与其他组分的作用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在功能因子的作用方面,实验室重点探讨了在食品或者天然产物中的功能因子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食品中的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结构变化或者形成复合物后功能性质变化,与其他食品成分或者功能因子组合后功能性质的改变,以及功能因子的制备方法等。在抗氧化肽和抗菌肽的制造及功能,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体系中的作用,灵芝功能因子、茶多糖及食品材料中其他天然功能因子的提取、分离以及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取得进展。
食品科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在组分、功能因子与健康的相关性方面,实验室以组分及其变化在生理代谢过程中结构与功能及构效关系研究为核心,在分子、细胞及整体动物等不同水平上,探讨食物以及功能因子与健康相关性的作用机制,为健康食品的研制和生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壳聚糖的功能及健康作用,糖蛋白的功能作用等方面取得进展。
2.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
实验室主要围绕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食品中各类生物以及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机制、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等展开研究。
在食源病菌的致病机理方面,实验室针对食品中的几类关键病原菌,通过分析其细胞结构、遗传特征、生理与代谢特征、对环境及宿主的适应机制及相互作用等,确定或发掘其关键毒力因子,研究毒力因子的合成途径及其进入人体后的迁移及致病机制。
在食品中生物及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机制方面,实验室研究几种典型食品从原料、加工到流通环节中病原微生物、腐败微生物或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蓄积、传递及扩增规律,分析各类危害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生原因,建立避免或减缓食品加工中病原菌、真菌毒素、化学毒素以及其他毒害因子等产生的有效控制方法。
在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方面,实验室针对食品中的生物危害,应用高效富集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及化学分析方法、基因芯片技术等,快速检测特定基因或特定生物分子并提高检测灵敏度,以开发新型检测技术;针对食品中的化学危害,以农药与兽药残留、违禁化学品和环境污染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化学性质,结合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建立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高灵敏检测技术和多残留分析检测技术。
3.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造
实验室主要围绕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生物制造过程特点,研究菌种筛选与构建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以及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技术方面展开研究。
在微生物、酶及代谢途径的分子改造方面,实验室重点针对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工业应用方面的技术障碍,研究新酶的发现及酶编码基因的鉴定,基因工程高效表达系统的构建,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与分子设计技术。在微生物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的基础上,对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微生物代谢途径和细胞性能优化与改造的新策略,获得具有重要食品工业应用价值的代谢工程菌株。
文章来源:《食品科学》 网址: http://www.spkxzz.cn/qikandaodu/2021/022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