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孰优孰劣不应一概而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保健的说法有不少,比如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多吃粗粮可以改善便秘……某一类食品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同种食物,同种特性,既是优
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保健的说法有不少,比如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多吃粗粮可以改善便秘……某一类食品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同种食物,同种特性,既是优点,也可以成为缺点。吃对了,有利健康;吃错了,可能适得其反。
食物孰优孰劣没有标准答案
对此,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全谷杂粮,纤维多、质地粗,吃多了会伤害肠胃,对有些人而言可以难以消化,容易导致气。但是,从正面来看,杂粮在体内的消化速度慢,因而能使血糖的上升速度慢;全谷杂粮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可以帮助预防便秘等。
比如红肉,负面说法是多吃红肉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肠癌风险,还会促进身体炎症反应。正面说法是红肉富含血红素铁,能帮助预防缺铁性贫血;它还富含蛋白质,可帮助维持肌肉健康度,避免身体松垮;同时,红肉B族维生素含量高,有利于预防营养素缺乏。
比如豆类,负面说法是多吃豆类容易胀气;黄豆、黑豆含有植物雌激素,会影响激素平衡。正面来看,豆类富含低聚糖,有益肠道菌群;黄豆、黑豆含有大豆异黄酮,能降低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并帮助中老年女性预防骨质疏松。
比如有小籽的水果(如桑葚、猕猴桃、火龙果等),负面说法是这些水果性寒凉,吃了容易拉肚子且影响消化。正面说法为这些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还可促进肠道运动,帮助预防便秘。
由此可见,食物的本性和特点不会改变,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看待它。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人群,对于不同食物自然各有需求。应该学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充分利用每一类食物,做到膳食平衡,确保营养均衡,而不能盲目地绝对化地热衷于追捧某一类食物或拒绝另一类食物。
平衡膳食摄入,把握三个方面
那么,该如何正确地平衡膳食呢?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
让身体状况与食物特性相匹配
选择吃哪一类食物,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分析。
比如,肠胃功能较弱、平时容易腹泻者,就要少吃些带籽的水果,而易被便秘困扰的人群,则可以有意识地多吃一点。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妨多吃点红色肉类和内脏,如果不贫血却有高血压、冠心病,那就应该少吃点。
再比如,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可以适当吃些消化速度较慢的全谷杂粮、豆类;如果血糖正常但消化不良,那就可以减少全谷杂粮、豆类比例,增加白米、白面比例,并选择相对比较容易消化的品种,比如胚芽米、小米等。
各种食物都需要均等摄入
每餐吃一碗米饭是正常的,而每餐吃四五碗饭则会影响健康。一些奉行“素食主义”者,除不沾荤腥外,蛋类、奶类等也一概不碰,长时间如此,会使身体机能失衡,伤害健康。
传言多吃红肉不好,但不等于一口都不能吃。健康人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量,每天平均摄入40-75克,并不会诱发癌症、冠心病。如果医嘱告知要少吃,可以低限度食用,或把红肉替换为鸡、鸭肉。若长期一口肉都不吃,反而可能导致其他疾病。
有些人不敢吃水果,怕其容易致使腹泻。其实也要看吃了多少。一次吃一两斤会拉肚子,不等于吃一两口也会带来麻烦。食物毕竟不是毒药,只要没有过敏问题,即使是自己不太喜欢的食物,也应适当吃些,哪怕浅尝辄止,也能起到营养均衡的作用。
其实,为保证营养均衡,各种食物都需要均等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各不相同,含量有多有少,只有多样化摄入,才能使身体持续获得丰富而均衡的营养。
通过改善烹调方式增加营养
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不好消化”或感觉口感不佳的食物,可以通过一些烹调加工措施来改进,帮助自己全面摄入,并提升它们的消化吸收率。比如质地较为粗硬的全谷和豆类,可以通过提前浸泡、增加水量、使用压力锅、破壁机等方法,来减少粗硬纤维对消化道的刺激。还可以搭配白米、糯米来改善口感,提升消化性。
文章来源:《食品科学》 网址: http://www.spkxzz.cn/zonghexinwen/2021/0317/761.html